

几大气象传言,你信过几个?
编辑:2021-06-14 11:20:38
人工降雨想降就降,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,观测云可以预测地震……一年365天,云、闪电、降雨,这些与我们“抬头不见低头见”的天气现象,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。那么,网上流传的这些说法是真的吗?鸿昇兴防雷与你一起了解一下!
正解:水分不足就没办法了。 去年的亚马逊森林大火烧了三个星期,雨林植被大量被毁,成百上千的动物在这场火灾中丧生。人们揪心之余也不禁发问,发生森林火灾的时候为什么不用人工降雨来灭火呢? 其实,人工降雨也称人工增雨,不管是否人工,降雨降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水,不可能无中生有。一般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近于降水的条件下,人工降雨的方法才能发挥作用。 正解:断层云也只是普通云种类的一种,没有地震也能形成。 生活中偶尔会听闻“地震云”一说,不少人认为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云可以预测地震,甚至还出现了许多“地震云专家”。事实上这只是伪科学。 网上一些网友发布的所谓“断层云”,其实大多是高积云和层积云,也就是普通的云:)。之所以出现天空的云层被齐刷刷地切去一半、云与蓝天泾渭分明的情况,其实是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造成的。如有较强干冷空气袭来,冷空气会推动天空原有的云层向某个方向移动,蓝天面积越来越大,就会使云天之间出现明显的分界线。 正解:距离台风眼30公里左右狂风暴雨最集中。 2019年,超强热带风暴“利奇马”令人闻风丧胆。但让人惊奇的是,当它以每小时十五公里速度向太湖东移动时,台风眼内几乎风平浪静波澜不惊,而外侧100千米左右却狂风暴雨气势骇人。 台风眼内气象温和并不是新闻,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在500到1000公里,高度可达20公里,台风由外围区、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个部分组成,台风登陆地则是台风中心最初整体移动到陆地的地方。 要说风雨最强的地方,那肯定当属“眼墙”。眼墙是距离台风眼30公里左右的地方,那里是风雨最强的区域,有强烈的上升气流,经常出现狂风暴雨,天气最为恶劣。 正解:抛开剂量谈毒性大可不必。 近年来,网上有传言说:使用碘化银催化剂带来的雨雪含有重金属,于是有人告诫孩子们不要吃雪,玩耍过后也要及时洗手。那么,雪中残留的碘化银真这么毒吗? 一般而言,一发炮弹只有10g催化剂,碘化银分散在很大区域里,单位面积重金属含量微乎其微。曾有科研人员对美国中西部某一地区进行多年调查,这个地区比较缺水,长期使用人工降雨作业,监测的结果表明当地空气中碘浓度是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。大家不需要过分紧张。近年来,科学家还在持续研发高效安全的催化剂,比如激光等,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为安全的催化剂投入应用。不过雪中残留的碘化银量少不代表可以放心食用哦! 正解:不爱“雨露均沾”,偏爱高个。 云飘忽不定,相比之下,雷就显得“安分”多了,因为它会光顾一个地方,而且还是老常客。 如果你还在相信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,那么不光避雷针,鸿昇兴防雷都会告诉你这不是真的! 雷电虽然随机性高,但其也有一定的规律。一般来说同一区域,建筑物越高,遭受雷击的概率越大。广州的“小蛮腰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,它一年招致100多次雷击,几乎吸走了方圆一公里之内的所有雷电。(小蛮腰:欲达高峰,必忍其痛,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!)